曾幾何時,你能想像一個僅僅巴掌大小的設備,可以讓你擁有更簡單的聯繫管道、更多的休閒娛樂活動、更快速的人際互動、更直覺化的操作?而這些在過去十幾年前看似遙不可及的生活,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,智慧型手機也邁入5G的新電信時代,這些改變一點一滴地涉入日常的生活當中,我們是被這樣的浪潮不自覺地牽引著,還是我們能穩定好自己,讓自己不會迷惘(網)? 電視、網路頁面以及YouTube等等的影音串流平台上,我們常常可以發現跳出來的廣告,愈來愈頻繁而且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類別,尤其是在各種類別的遊戲上,幾乎每幾個次點閱線上影片時都會出現。無論你喜歡與否,我們常常被動地接受這些電子管道的視覺與聽覺干擾。另外我們最常使用的網路瀏覽器、Line、IG、臉書等等的程式,都可能在系統平台的介面之下,收集我們的搜尋或瀏覽記錄,透過特殊的運算法,餵養我們那些自己喜歡的商品、新知、報導、部落客發文等等的訊息,讓我們越來越容易看到自己所喜愛的,也更加地欲罷不能。倘若網路的使用可以帶給我們這麼多的愉悅感受,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應該是要愈來愈快樂的才是啊!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,如果你也發現自己一不小心就淪陷在網海當中,那麼以下幾點我們能一同檢視與改變的是: - 取回控制權:記著,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,你可以決定電腦/手機/平板要用來做什麼。會不會有些時候,當你忘我地追劇或是玩遊戲時,可能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的苦惱或是煩悶的事情,這樣小小的休閒活動來增加心情上的刺激看起來也是無傷大雅?或者過於關注社交平台裡的光鮮亮麗,導致時不時地留意發文、回應或常因自己按讚數的多寡而讓心情時好時壞?難道非得要做這些嗎?別忘了至少最初的時候是自己選擇這樣做的!
- 獲得/失去:任何的選擇都會伴隨著取捨兩面,每次的選擇堆砌成一種生活的取向,最終形成個人的習慣。或許我們可以快速地獲得短暫的快樂,我們的大腦從外在影視聲光的沉浸,也像是獲取了如同於「真實」的感受,卻忽略了「現實」的生活情境;這樣的情況影響的不只是個人層面而已,在外用餐時,我經常看到孩子睜大眼地看著螢幕,在一旁的大人也常是人手一機,3C保姆盛行的世代,照顧者雖然獲得了片刻安寧,但也失去了陪伴孩子的寶貴時光。
- 與自己連結:我是誰?我的生活意義和目標是什麼?這些問題在不同時期的生命歷程都會一而再,再而三地出現。虛擬或網路的平台擴展了「自我」的呈現,便捷的交流與互動將生活與工作角色的分界更加模糊,在這個訊息超載的環境中,更須要學習回到自己身上,觀照內心與自己真實地接觸。
我們已經太熟練回應外在事物的喧擾,混亂的內心越加地渴望獲得滿足;然而越能夠保持自我覺察,深深地吸一口氣,提醒自己網路終究只是生活的一種工具,稍微暫停一下,感受此時此刻以及周圍的世界,那怕是頃刻的狀態,透過持續的練習與累積,越能讓我們與自己同在,活在當下。 作者:芙樂奇心理諮商所 劉家魁 諮商心理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