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成長/壓力調適

長者心理健康

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

孕產期心理健康

親職教養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教推廣

網路成癮/物質濫用

職場心理健康

性別議題/情感關係

自殺防治

災後心理調適/創傷輔導

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

15-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
言行合一,要不要

  某天下午搭著區間車,在我的右前方引起我注意力的是一對兄弟與父母的互動:他們是兩個約五歲左右的孩子,一開始在行進搖晃的區間車上,玩起你追我跑的遊戲。

  「在車上不要這樣跑來跑去!」爸爸皺著眉嚴厲地說。

  過了一會,孩子們的互動轉為半躺在椅子上相互搔癢。

 

  陣陣的笑聲裡夾雜媽媽低聲的警告「嘖!就跟你們說在車上不要玩!」

  從加重的語氣裡,已不難察覺這對爸媽煩躁的心情。

  孩子如暖陽下花朵的燦笑,與父母緊繃低沉的臉色,成了強烈的對比。

 

  列車到站,媽媽起身,語氣冰冷的說:「這麼愛玩是不是,好啊!你們就繼續留在車上不准下車!」

  感受到爸媽的不悅,兩個孩子臉色瞬間轉為謹慎,吶吶的說「我沒有…」隨即跟隨準備下車。

  「媽媽都說了不准下車,你們還過來幹嘛!」爸爸轉頭瞪著孩子,隨即一腳踏出車外。

  孩子們僵在原地不動,車門即將關閉的嗶嗶聲在十幾秒後響起,爸爸瞪著孩子們,語氣著急的大喊「你們是笨蛋嗎?叫你們不下車就真的不會下車嗎?」,媽媽則匆匆在車門關上前的最後一刻,將兩個孩子扯出火車外。

這個火車上的故事,幾乎裡面的人都表現了言行不一致:

  • 想照顧孩子卻用生氣與指責來表達的爸媽
  • 想被理解卻選擇不回應的孩子

    你也有言行好難一致的困擾嗎?

  • 心裡很在意,總笑著說沒事
  • 很心疼某人,卻生氣地罵他笨蛋
  • 想要被關心,又冷淡地拒絕更多接觸
  • 其他…

言行不合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
「言行不一致=被忽略的心情+沒被照顧的需要」

這樣言行不合一的狀況,常常是反應著

1.心裡有「被忽略的重要心情與需要」

2.用不合適的方式在表達真正的心情與需要

想要言行合一,可以這樣試試看

1.覺察自己的心情與需要

 每個心情的背後,都隱藏著一個需要。 

 舉例來說:

 下班躺在床上追劇讓我很愉快(心情),累了一天終於可以放鬆(被滿足的需要);先生一直問我幾點回家讓我覺得很煩(心情),好像一直被管、很不自由(未被滿足的需要)。

 因此停下來深呼吸,感受自己當下的心情,就有機會發現自己在意的需要。

2.清楚表達「我要什麼」,且具體明確

 知道自己的需要後,下一步就是「表達你要什麼」。對許多人來說,表達「不要」不是難事,困難的地方在於表達「我需要、我想要」。

 以故事中的例子做舉例:

 表達不要:X我希望你不要這樣跑來跑去。

      X我希望妳不要在車上這樣玩。

 表達想要:O除了上廁所,我希望在下車前你可以都坐在椅子上。

      O我希望你能夠在搭車時保持安靜。

 

   大家有發現差異嗎?

   X我希望你不要這樣跑來跑去。

   (只說了不要,孩子確實停止奔跑,轉為相互搔癢)

   O我希望你可以在火車移動時端正地坐在椅子上。

   (清楚表達想要,且對方能有所依循方向)

 

  在日常生活中,若能多了解自己的心情與需要,並進一步再關係裡正面表達「我要什麼」,同時也是傳遞著「我期待的關係互動」,如此將有機會創造更多喜歡的關係互動。

 

作者: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陳憶雯 諮商心理師


心理諮商線上預約服務
線上報名專區
影音檔案專區
 
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路(inte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