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步調快速、充斥著琳琅滿目資訊的時代,我們每天睜開眼,感官就開始接受不同的刺激。無論是必須要完成的瑣事、該盡的義務,或者是害怕錯過最新資訊跟不上這個時代等等‧‧‧,舉凡耗費我們時間或心思,且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感受的人事物,都可以稱作壓力源。當我們對於壓力感受帶來的身體跟情緒耗損視而不見,壓力不會因為我們的置之不理而消失,反而會像不斷灌氣的氣球一樣,最後撐破氣球的容量而爆炸。為了避免此種狀況,我們需要檢視自己最理想的壓力水平,以及找到面對壓力的方法。 我的壓力不是你的壓力 由於每個人的經歷、出生背景、個性都是獨特的,面對壓力情境時的反應因人而異,壓力源是否會變成真正的壓力,則依每個人的解讀而有所不同。通常在評估壓力源所形成的壓力大小時,會從兩個因素切入:第一、個人用來因應壓力源的資源多寡。以出國唸書為例,我們擁有的資源多寡會影響壓力感受,包含內在資源「我有沒有足夠的英文能力可以完成學業?」、「我的個性(人際交往能力)能夠適應那裏的生活嗎?」,及外在資源「家裡有沒有充足的經濟支持」、「有沒有親戚朋友居至在即將前往的國家」,當資源越多,壓力感受越小。 第二、壓力源對個人的意義。出國唸書所面對之壓力源–環境改變,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。有些人持正面態度覺得「好棒,有機會去國外生活看看」,有些人則持負面的態度「我不喜歡在不熟悉的地方生活」。對壓力源持正面態度時,通常會有緊張且興奮的感受,將壓力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挑戰,對於壓力的感受較小。反之,對壓力源持負面態度時,很有可能無法發揮自身真正的能力,而有較大的壓力感受。 因此,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壓力感受程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,當我們有意識地檢視自身對於壓力源的資源跟態度時,就能夠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壓力水平。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們處在壓力情境時,常因過去因應成功的經驗,會習慣地依賴某些方法。然而,無法因應成功時,便有挫折跟沮喪的感覺。實際上,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用於所有的壓力情境,只有彈性的運用各種因應方法,才能夠降低過多壓力給自己帶來的不舒適感。Folkman與Lazarus(1984)認為因應策略可略分為以下兩種: - 問題中心的因應(Problem-focused coping):此種屬於主動因應方式。我們直接面對並處理問題,設法消除外在給予的壓力,像是尋求他人的建議跟方法,或者是主動學習、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- 情緒中心的因應(Emotion-focused coping):此種方法是調整對問題所產生的情緒反應,分為好幾種─第一種為情緒宣洩,比如找好友或是家人訴苦,甚至尋求宗教慰藉,讓自己的情緒有個出口,較常與問題中心的因應方式合併使用;第二種是改變我們的想法來調整對壓力的情緒反應,像是思考逆境帶來的成長跟學習,或是負面事件所帶給人生的意義,而不只是關注於壓力的負面影響跟失去;第三種是設法將自己與壓力情境隔離,暫時將注意力轉向其他的事物,或者是採取否認的態度,拒絕相信事情已經發生。
上述的因應壓力的方式都存在其功能性跟必要性,「問題中心」的主動因應方式,大多數時候為有效的策略。然而,當事情無法靠努力解決時,像是面臨死亡、離婚等重大壓力事件,就需要靠「情緒中心」的因應方式,適時的與家人朋友聊聊抒發情緒,又或者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幫助。 相信當我們更了解這些可行的策略後,便能為自己在壓力中,找到最好的因應方式,壓力雖不會完全消失,卻能夠維持在一個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。 作者:鄭思秋 諮商心理師 參考資料 Folkman, S. , & Lazarus, R. S. (1984). Stress, appraisal, and coping. New York :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