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成長/壓力調適

長者心理健康

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

孕產期心理健康

親職教養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教推廣

網路成癮/物質濫用

職場心理健康

性別議題/情感關係

自殺防治

災後心理調適/創傷輔導
年紀是睡眠小偷? – 認識長者睡眠

「最近總是半夜會醒來無法到天亮」

「我覺得我的枕頭好像太低,調整後又好像太高,讓我無法好好入睡」

「我好像現在喜歡睡偏硬(軟)一點的床墊,總覺得太硬(軟)會讓我翻來翻去不好入睡」

  近期與朋友的閒聊中,開始出現因睡眠困擾而產生的睡眠周邊產品討論串。年輕時將倒頭呼呼大睡視作理所當然,於一定年紀後卻開始覺得這是一種奢侈的幸福。人在30歲左右開始到近40歲,會慢慢對於睡眠質與量的衰退有感,這不是錯覺,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老化生理現象,隨著年紀增長,會漸漸經歷到以下三種狀況:一、睡眠品質跟份量降低;二、睡眠片段化;三、睡眠時間位移。

◤睡眠品質跟份量的降低

  相較於十幾歲的年輕人,中老年者無法有相同份量的睡眠,也無法有效地透過睡眠恢復疲勞感,醒來總是覺得睡不好、睡不飽。四十歲中後期與七十歲時,老化會分別剝奪60~70%、80~90%的深度睡眠。

◤睡眠片段化

  睡眠片段化指的是夜裡醒來次數變得頻繁,可能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導致身體疼痛不好睡、藥物的影響以及睡前攝取過多水份或是膀胱變得無力。除了睡眠本身受到影響,長者會因剛睡醒認知不清楚、環境黑暗、突然起身血壓改變等造成步伐不穩而有跌倒的風險。

◤睡眠時間位移

  年紀因素使得褪黑激素節律變弱而提早產生,長者會經歷到睡眠時間越來越提前,更早感受到睡意,在清晨時分醒來時無法再繼續入睡。若想靠意志力延緩晚上清醒的時間,卻又因睡意襲來不小心小睡,夜晚想要入睡時則變得更為困難。

 

  我們總是將睡眠量及品質銳減與年老畫上等號,藉嘲諷的方式輕鬆視之。也許是睡眠份量不足未直接造成某種疾病,極少數人認真看待自身睡眠問題,實際上,長者需要的睡眠至少要與中年者的份量一樣多。那麼,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?

 

如果長者希望在晚上維持清醒久一點

  可於早上外出運動及活動時戴上太陽眼鏡,午後則做好充足防曬(如戴帽子)後多曬一些太陽,接受午後陽光的照射能夠延後褪黑激素的釋放時間,將睡眠時間往後延。又或者與醫師討論服用褪黑激素處方的可能性,增強因年紀而遲鈍的生理時鐘。

 

助眠的好習慣

■避免超過午後三點的小睡

  夜晚較早時的打盹會將累積一天珍貴的睡眠壓力腺苷消耗掉,使得躺在床上需要入睡時,未有足夠的睡眠壓力能夠幫助入睡或是無法維持整夜熟睡。

飲食健康與否也會影響睡眠,酒精會破壞睡眠品質

  睡前不宜過飽或過餓,避免攝取高糖分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;若要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,盡量在睡前8個小時食用或飲用,讓其在睡前代謝完畢;飲用酒精助眠是普遍的迷思,其鎮靜、使腦袋變遲鈍的作用,會讓人感覺較容易入睡,但會使睡眠片段化、睡眠品質降低,無法讓身體好好休息。

睡前讓身體及心情放鬆,把日常繁瑣的問題及壓力留給白天時刻

  

  良好有品質的睡眠是修復身體心理健康的天然營養劑,是維持身體及心理健康最簡單卻又是最難的一種方法。試著堅持良好的睡眠習慣,過一陣子一定會感受到其帶來的好處。倘若你睡眠的狀況更為複雜,可求助睡眠門診獲得更多協助。

 

作者:鄭思秋 諮商心理師


心理諮商線上預約服務
線上報名專區
影音檔案專區
 
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路(inte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