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成長/壓力調適

長者心理健康

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

孕產期心理健康

親職教養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教推廣

網路成癮/物質濫用

職場心理健康

性別議題/情感關係

自殺防治

災後心理調適/創傷輔導

飲酒困擾諮商

15-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
父母是孩子生命中,最重要的一面鏡子

在自體心理學有一個專有名詞,叫做「鏡映(mirroring)」,從字面意思來理解,就是治療者把自己當成一面子,讓被治療者映照出自己的樣貌。

「鏡映」是心理諮商室裡,心理師用來療癒和支持個案,很重要的專業技巧,也是父母涵養出一個自信孩子的關鍵。原因是,孩子剛出生時,尚未具備自我概念,關於自己是好或者不好,都是透過照顧者的表情和情緒反應來建構。

最近我特別感受到「鏡映效應」的驚人影響力,就是從孩子的身上。

 

兒子正處於一歲多的口腔期階段,主要的探索方式是把東西塞進嘴巴,但礙於托嬰中心的師生比,加上團體生活注重的是規範,自然會對孩子的行為有比較多限制和約束,所以他常被老師說No!No!來制止行為。

原先在家裡,對於兒子用嘴巴探索的這個行為,除非是危險或是髒,不然基本上我都不太會嚴厲糾正。如果是玩具,我會默默把玩具從他的嘴巴移開,也不太會以一種責怪態度去兇他。

但為了不讓兒子變成團體異類,或是老師眼中的難搞小孩,我一度變得神經兮兮,動不動就在家對兒子說No!No!導致他挫敗地趴在地上哭,親子關係陷入緊繃。另外,怕兒子在托嬰中心太黏人(老師已有反應這一點),導致老師無法脫身照顧其他孩子,我也一度刻意低度回應兒子的依附需求……

如此調整之後,事情看似得到控制,我卻感覺親子關係變質了。而且當我從「鏡映」原理來反思,這段時間通過托嬰中心老師以及我和先生的這幾面鏡子,讓兒子照見了一個什麼樣的自己?

結果發現,如果我是他,從他的視角來內化大人的「No!No!反應」,長久下來,我大概會根深蒂固地認定,自己是一個什麼都做不好、做不對的小孩,自我概念只會越來越低落。

三歲定終身,我決定趕快踩煞車,把握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黃金期。而才經過短短的半個月,兒子的自我概念就明顯提升。

在我時常以鼓勵代替責備的教養努力下,他最常出現的行為已經不是趴在地上哭(不再常處於挫敗狀態),而是在完成一個動作或是聽到我稱讚說「棒棒的」,他都會張開小小的雙掌,開心地為自己拍拍手,臉上流露著自信。

我看了很感動,因為那就是身為媽媽的我,想讓孩子通過這面鏡子,照見的他自己。一個美好的生命存在。

 

透過上述這個小故事,不只是想提供廣大媽媽們一個教養的分享,同時也想鼓勵讀者朋友,下次當你因為刷牙洗臉、化妝或是換衣服而照鏡子時,不妨慢下來好好自我端詳,覺察一下內心是否有對「鏡中人」帶著什麼負面評價?

藉由一連串的反思辯證,或許就有機會改寫童年時期,自重要他人眼中鏡映來的負面評價,還我們自己一個真正公平的看待。當大人自身的狀態調整好了,自然也比較能提供孩子一個良好且穩定的「鏡映」品質。

 

作者:員林基督教醫院 魏棻卿 諮商心理師


心理諮商線上預約服務
線上報名專區
影音檔案專區
 
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路(inte.......